您好,欢迎来到百网通聘! 联系电话:400-112-1158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资讯详情
33天34家公司终止重组超过去年50% 真相原来是这样
2018-02-03 10:05:40
80
作者:Admin
来源: 互联网

证监会自6月17日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的征求意见稿出台,至7月20日征求意见截止,沪深两市已有34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重大重组事项。

33天34家公司终止重组超过去年50% 真相原来是这样

这个被成为“史上最严借壳标准”——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(修订稿)发布不到一个月,核查风暴已经席卷到了既往的“借壳”项目。而一个还处于征求意见过程的监管新规就“扼杀”了很多上市公司的重组。

相比之下,去年全年终止重大重组事项的公司才56家。

真正的在打压重组吗?看完本文你就懂了。

借壳重组一直是A股最热门的板块之一,近两年的涨幅排行榜上,借壳重组股占据了半壁江山。协鑫集成(002506),跨境通(002640),世纪游轮(002558)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,都是借壳重组并且有过涨幅惊人的。

而在A股的历史上,借壳重组也是历史悠久的大热门。2014年之前还未进入牛市时,只要买中了借壳重组股,收益就领跑99.99%的人。“看到停牌就期待重组,公告出来确认重组就庆祝,出来数板”是大多数A股股民在熊市中的心理活动真实写照。

然而,借壳重组有成功,也有失败。由于重组股在停牌之前,就大多数有过一段上涨,并且基本面不佳。一旦重组失败,那么等待它的就是复牌数跌停,回归基本面,所以重组失败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。而且,在做借壳重组的股票时,即使推断的再精准,也只能最多分析出重组时间,交易标的,重组方向。却无法推断出重组成功与否,这是借壳重组最大的不确定所在。

2016年6月17日,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的征求意见稿出台,7月17日截止了征求意见。这个过程中,已经有了31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。

相比去年,全年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公司才56家。

那么,管理办法的内容中,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?

首先,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再次修订,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,进一步规范了重组上市的标准。新规扩展了借壳上市的认定范围,完善了重组上市认定标准。参照国际上成熟市场经验,细化了关于上市公司“控制权变更”的认定标准,完善了关于购买资产规模的判断指标,明确了首次累计原则的期限。

规定中表明:关于控制权变更的认定标准,从原先遵照持股比例认定,完善为从股本比例、表决权、管理层控制等三个维度来认定;对于购买资产规模的判断指标,则由原先的购买资产总额指标扩充为资产总额、营业收入、净利润、资产净额、新增发新股等五个指标。

这样一来,覆盖面明显变宽,那么一些实际构成借壳,但是以资本运作手段规避借壳且不公告的公司,就无法再钻漏洞了。尤其是主业不能有变动,如果有变动也算借壳重组,那么基本上就把规避借壳重组的路堵死了。

管理办法不但扩展了范围,且完善了配套监管措施,抑制投机“炒壳”。包括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,提高对重组方的实力要求;遏制短期投机和概念炒作,要求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与新进入控股股东的股份承诺锁定36个月,其他新进入股东的锁定期从目前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;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近三年内存在违法违规或一年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,不得“卖壳”。

此规定出台,基本把“立即变现”的路子堵死了。在之前我们常常看到,著名私募参与到上市公司重组中来。在重组结束后高位变现走人。其中,目前在押的私募一哥徐翔,他的私募泽熙投资就经常参与重组。比如去年被抓后,重组夭折的康强电子(002119,股吧)就是其一。

在2013年后,徐翔的泽熙投资越做越大,他从封涨停板做短线,也华丽转身到大量持有上市公司个股,成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,参与上市公司的决策,再拉高股价进而变现。这一方法一度风靡。而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的修改,导致这一钻空子的方法无法再实施。

不但延长了锁定期,也取消了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,不能再使用杠杆收购。且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近三年内存在违法违规或一年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,不得“卖壳”这一规定,也拦住了一些想重组的公司,如鞍重股份(002667)。

最后,按照全面监管的原则,强化证券公司、会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在重组上市过程中的责任,按“勤勉尽责”的法定要求加大问责力度。

到这一步,算是收尾了,最后一步堵死“炒壳”“非理性借壳”。前一段时间锂电池概念股大热,诸多锂电池个股走出**行情,接着就出来了不少上市公司公告试图收购重组锂电池公司,这就是“非理性借壳”,具体标的我就不明说了,免得说我唱空您手中持股。然而这些重组真的对上市公司盈利或基本面改善有意义吗?

虽然一直以来对券商的处罚力度都不大,但是这次欣泰电器的违规上市重罚了兴业证券(601377,股吧)也给各大券商提了个醒。

如果中介机构在重组上市过程中不尽职尽责而是网开一面的话,我们新的证监会主席会不会也网开一面呢?答案我想大家都很清楚。

实际上看到这里,大家应该心里已经清楚了。

新办法的出台,主要目的是遏制二级市场对壳资源的炒作,对“垃圾股”走出逆天行情进行遏制,而并不是真正的打压重组。

其实近来我们看到,证监会不但对重组股特别关注,也对市场内一些短期内大举拉升的个股非常关注,发函询问,要求其停牌自查。

严防炒作与不理性的投资,让股市真正发挥融资作用,并且资金能流向实体,保护优质重组,推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,打击恶意炒作与高位变现,这才是管理层最终想达到的目的。

长久来看,对A股百益而无一害。所以作为我们投资者来说,并不要过于担忧对壳资源股的打击影响到股市,而是应该改善投资理念,加强投资素养,寻找真正的具备价值的投资标的。